當你要從結果倒過來做出過程時,會是合理嗎?
當你明知道結果是不對的,卻硬要為它編一個理由時,能說服人嗎?
我們一同為著這個難題皺著眉,苦著臉,望著這四個已被處決的死囚,想為它們想出一些被判處死刑的理由,那不是要〝夾硬屈死〞他們嗎?我們打電話求救,想從合作伙伴處找到一些理由來,想不到對方同樣以「找不到一個能過自己這一關的理由」來回應...為何要這樣苦待它們呢?
這城市總以效率掛帥,又喜歡跳級,一字記之曰:快。快得想把過程刪去,私自下判決,然後又為著要向公眾交代而編制理由及判決過程。這種畸形的理念,本人極之討厭;奈何那又是可悲的事實,也許又是缺乏經驗和教育吧,而往往有許多珍貴的事物就這樣壯烈地犧牲了。
給我們一個理由吧...
4 comments:
理由:莫須有。
解釋即是掩飾,用作掩飾的藉口,是什麼、有和沒有都沒太大分別,最終還是一個借口。
若真的要說,那就是它們年事已高,維護費貴,又有潛在不明問題,不合乎經濟原則;而經濟原則是以效益效能為依歸,基於不變因素上(不能的因素),所能發揮的價值或製造出最高的利潤。說穿了是錢作怪。
哀哉
這個理由我當然有想過,但你不是不知道這只是個沒有理由的理由吧?
最可悲的理由呢。
鐵定是被人插的理由呢。
Often when diplomats need to fabricate a reason/excuse to justify a decision, they love to push all responsibilities to the systems e.g. new reformed law, shifted mentality & social values, etc.
Death sentences are sometimes "漠須有", so some choose to fill up their pages of justification with jargons to keep their readers' head spinning.
No parties like to be projected as the culprit ge. Pray for wisdom la. :-)
「這四個已被處決的死囚」在「被處決」時沒有判刑的理由麼?或者誰下判決的誰來定個理由。否則是人為錯誤,案件被推翻,某某被問責減薪一日,草草了之。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