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時,如果不趕時間,總愛從學校慢慢走到中環,往半山的大街小巷裡亂鑽。喜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喜歡尋找被禾稈蓋住的珍珠,喜歡突然發現一幢老房子的驚喜。
每次都是固定的起點,固定的終點,然而中間的路線,每次都總是不同。
總之,喜歡在那兒亂逛。
有一次交了功課,過了 final crit,想輕鬆一下之餘,也想給自己買一件東西以示獎勵。想起伊利近街附近有許多有趣的店子,於是便走到那裡去,最後被陳米記那些「時髦的舊玩意」吸引住了。説實話,放在陳米記的舊玩意都是有 design 的,例如一些 designer chair、燈飾之類,所以吸引到既愛舊玩意、又在唸跟 design 有關科目的我。期望能得到一件小玩意,於是乎找著找著,目光就落在一款東甩電話上。
這款黃色東甩形狀的電話,外表有趣之餘,顏色也很鮮豔,是70年代 Western Electric 所生產的 Sculptura Phone,就跟另一款 Ericsson Company 於50年代推出的Ericofon 放在一起 ---- 這些都是我之後上網查才知道的事,當然,當時的店員都是一概不知的。那位店員是位跟我年紀相若的男孩,看上去相當面善,我在欣賞這東甩電話時就一邊想了好久,心裡嘀咕著究竟在那兒見過他。後來我決定要買了,他說這電話應仍能使用,便帶我去另一間店子去試用 ---- 對,那時的陳米記不僅是位於上環,而且有分店。另一間店子就在不遠處,是專放大件傢俱的店子,而我看中東甩電話的那間則只放有小型玩意。甫進門口,便見到一張林奕華執導的話劇海報,我即時醒悟,衝口而出:「啊!你是做話劇的!」我連那套劇名也說了出來,他就顯得有點靦腆。後來才曉得,陳米記跟林奕華是有密切關係的。
無論如何,我在這店子試用過電話,知道真的能通話,只是聲音較小。另一位店員告訴我這電話有兩款,撥輪的或按鈕的,不過撥輪的那款有點破損,所以價錢比較便宜。其實,我真的很喜歡撥輪電話,從前在家裡或媽媽舖頭都在用,那時在舖頭待得無聊,便會把耳朵貼到櫃台上去,用手撥著放在下格的電話,聽著那輪子轉動的聲音。其實,我真的真的很喜歡撥輪電話,後來曾在英國的週日市集遇上過一個1977年的 Queen Elizebeth II Silver Jubilee Telephone,但由於那是我進市集所見的第一個攤子,想多逛一會才決定買不買,結果轉眼間就被別人買走了,這是一件令我抱憾至今的事。
要買的話,沒理由買一個有破損的吧?加上當時的我找卡數會用電話繳費,要音頻電話才可以做到,再加上我覺得就其東甩型的設計來看,跟方形的按鈕比較合襯,便覺得按鈕那款倒也不錯,還是買下了。這個東甩電話,買回來時其實有點髒,我用了許多綿花加滴露清潔了大半晚,才告滿意。由於它始終都是舊玩意,我只視它為擺設,間中用來繳信用卡費用,感覺不錯。結婚之後,便把它放到書房裡去。誰知鄧生經常窩在那裡,待它就如一個正常的電話般,經常用它來接電話(我們客廳有一個正常電話的),好像使用得比我還要多。但由於它的聽筒傳聲實在不太要好,我往往都要向著電話大喊,鄧生才能聽到,最後差不多被我們放棄了。
現在的它,很遺憾,已經失去能力了。由於小鄧生對它那一圈圈的電話線特別鍾愛,我只好暫時把它放到一邊去,以保護好它,等待著將來有一個合適的地方,把它再次展示出來供人欣賞。